邢丽菊:如何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7-08-23 09:13


作者简介:邢丽菊,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复旦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成员
原文来源:《国际问题研究》2016年第6期


引子

人文交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助于推进民心相通、构建政治互信、深化经贸合作。当前“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面临沿线国家宗教文化冲突、政局不稳、域外势力干预、中国对外交流传播能力有限等一系列困难与挑战。为了顺利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中国应积极倡导不同文化在平等基础上的交流互鉴;丰富促进人文交流的对话机制;探索官民并举模式,鼓励民间力量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人文交流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人文交流一般包含人员交流、思想交流和文化交流,其目的是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认识与了解,从而塑造区域文化认同、价值认同,最后达成区域政治合法性的支持。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人文交流既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题中之义,同时也将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根基

其一,人文交流是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其二,人文交流是促进中国与有关国家政治互信的重要基础;其三,人文交流是深化中国与有关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保障。

“一带一路”人文交流近年来在各领域蓬勃开展


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带一路”虽然是符合沿线各国共同利益的重大倡议,但国外对其质疑之声却屡见不鲜。由于西方国家的干扰、沿线国家情况复杂,加上中国自身能力的局限,在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进程中,中国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其一,文化及宗教差异对人文交流的影响日益突出。

当前,“一带一路”沿线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以及跨国犯罪活动猖獗。某些沿线国家过于强调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对接受异质文化相当抵触,一些宗教极端势力插手其中,致使一些问题变得突出。在文明冲突已经被泛化,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大肆挑拨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背景下,文化及宗教方面的隔阂已经对中国开展对外人文交流形成掣肘。

其二,政治体制的不同对人文交流的干扰日益突出。

“一带一路”沿线既有社会主义国家,又有西方政党体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强势领导人掌权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更有国家权力不集中及政府治理能力相对较弱的国家,还有一些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君主政体国家。这种政治体制的差异既使得一些国家担心来自中国的政治影响对其社会造成冲击,又导致中国与相关国家在具体的法律、制度、规则等方面缺乏较好的对接,增加了人文交流的工作量。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际上竭力传播西方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把 “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一种地缘战略,给人文交流的实践带来了挑战。

其三,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人文交流的阻碍日益突出。

与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相比,“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其结果是,一些沿线国家受到“中国威胁论”的影响,担心中国借助经济优势对其施加政治影响或开展经济掠夺,对与中国开展人文交流颇有忌讳;还有一些国家虽然积极性很高,但囿于人力、物力、财力,对人文交流的现实需求并不迫切。

其四,国际传播能力的不足对人文交流效果的制约日益突出。

对中国来说,国际传播能力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官方层面,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劣势,我国的国际通用型人才严重不足。二是近些年来,一些企业和个人在国外的不法行为或假冒伪劣产品被西方或事发国媒体炒作,并由此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三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掌控了大量媒介资源,并在国际上将自身的价值观和喜好强加于人。


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思路

其一,以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倡导不同文化在平等基础上交流互鉴。

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意义在于以共建美好世界为目标,不断增强中外人民的心灵相通,加强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认知和认同。我国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不能对文化价值观进行排序或差别对待;要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承认各国文化的独特性与共通性,诚心实意地汲取沿线国家文化中的优秀内涵;要重视与沿线国家进行宗教交流与合作,充分尊重沿线国家不同的宗教信仰,重视和加强宗教理论研究;要与沿线国家一道保护和开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宗教文化与旅游文化合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要在亚信、上合组织等地区机制框架内,积极尝试开展宗教与文明对话,使之与政治、经济合作等议题并驾齐驱,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现中国在文化与宗教方面的包容性。

其二,以加强政府层面的政策沟通为主要渠道,丰富促进人文交流的对话机制。

要积极利用好现有资源平台,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战略机制的对接联通,从国家层面为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要与沿线国家共同举办“教育交流年”、“旅游交流年”、“文化交流年”等活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建设好软环境平台。相关政府部门要与沿线国家政府对口单位就便利人员往来进行积极的政策磋商,探讨我国与沿线国家人员交往便利化的新举措,如逐步扩大对持中国护照的免签国家范围,简化中国籍劳务人员务工签证的申办手续等。

其三,以继续探索官民并举模式为重要手段,鼓励民间力量在人文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

要发挥好“民相亲”、“心相通”的桥梁作用,充分推动社会各界参与到“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事业当中;要以经贸合作为依托,发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熟知国际商务规则以及沿线国家国情,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科技含量;要下苦功树立品牌意识、环保意识以及回馈当地社会的服务意识;要加强学术往来,加大对沿线国家留学生的培养,增强智库间的互动交流;要发挥各类文化团体、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区域间、城市间人文交流,通过文化互动来消除偏见和误解;要积极发挥沿线国家华侨华人的交流使者作用。

其四,以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媒体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国际文化传媒产业。

要积极借鉴非英语国家媒体走向世界的成功经验,打造中国面向世界的拳头媒体。中国的媒体要有意识地建立平等互鉴、包容尊重、命运共同的传播话语体系,将我国传统文化的和平诉求、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如实传达给沿线国家。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要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商业运作的模式。政府要制定并完善文化创新的相关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扶持,并构建多元合作渠道开放和整合文化资源。企业要借鉴国际文化产业成功的经验,努力培养国际专业化人才,根据市场需要来进行商业投资等运作,大幅提高跨国经营的法律意识、管理水平、文化素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