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经济走廊——全方位解析

2017-07-30 19:04 



  中巴经济走廊于2013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巴基斯坦时提出。初衷为了加强中巴之间交通、能源、海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国共同发展,最终实施起于2015年4月。下面将从人文地理环境、交通、教育、能源等方面对中巴经济走廊做简单描述。


人文地理环境


巴基斯坦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为南亚次大陆国家,全国97%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由于常年受信风带、副热带高压控制,又加之印度洋的热带暖湿气流受到德干高原阻挡难以入侵,这就形成中南部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西部为伊朗高原边沿,为典型的高原气候。部背靠喜马拉雅山,降水比较充足。印度河由北向南贯穿全境,沿岸为30-100千米宽的冲击平原,其中位于旁遮普省境内的平原土地肥沃,适合发展现代灌溉农业。中南部地区常年高温少雨,又加之经常抽取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造成了大部分地区土壤含盐量很高。


交通


巴基斯坦交通比较落后,大部分铁路都是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现今很多铁路已经老化,并且当时采用的并非标准轨距,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巴基斯坦的铁路轨距为1520毫米。


     2015年中国国家铁路总局与巴基斯坦国家铁路局就升级该国从卡拉奇到拉合尔再到白沙瓦的南北铁路干线达成协议。该项目以于2016年下半年开始施工。公路方面,巴基斯坦公路网络还算比较发达,但路况质量并不是很高,高速公路很少。中国建筑集团与巴基斯坦国家公路局签署协议,帮助修建卡拉奇至拉合尔至白沙瓦高速公路,2016年5月6日该项目苏库尔至木尔坦段已经率先开工,双向六车道,采用中国高速公路建设标准,现在已初见雏形,该段预计于2019年年底通车。海得拉巴至苏库尔段也将于今年9月份开始。除了铁路、公路,旁遮普省首府拉合尔轨道交通项目也在2014年开工,这是巴基斯坦第一条轨道交通;俾路支省首府奎达长达48.5千米的轻轨项目于2017年3月份开工;

信德省首府卡拉奇环城轻轨也在进行拆迁征地工作。


教育


巴基斯坦教育比较落后,许多家庭的孩子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国家,女孩受教育就跟少了。

  中国在教育方面也给予了巴基斯坦很大的帮助:在卡拉奇大学等高等院校开设了孔子学院,随着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不断推进,巴基斯坦掀起了学中文的热潮。在瓜达尔港,中国捐建的一所小学在2016年建成并开始正式授课,方便了当地学龄儿童上学。


能源


巴基斯坦电力缺口很大,每年因此造成几千亿美元损失。


  中国已经帮助他们修建了一批水电站、火力发电厂,中南部地区日照时间长,很适合发展光伏发电。巴基斯坦不缺自然资源,在俾路支省蕴藏着大量的室友、天然气等资源。



最后重点谈一谈瓜达尔港:



  瓜达尔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角,紧邻波斯湾,紧扼从非洲、欧洲经红海、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通往东亚、太平洋地区薯条海上重要航线的咽喉,距离霍尔木兹海峡约400千米。



     2013年2月18日巴基斯坦将瓜达尔港的运营权交给中国企业,中国获得了43年经营权,由中国港湾公司承建。经过3年半的建设,一期工程已经于2016年年底投入使用。中巴政府计划修建一条从瓜达尔港到新疆喀什的铁路、油气管道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



结语:

  中国起初对中巴经济走廊投资460亿美元,2017年又增加至540亿美元。涵盖了交通、医疗、教育能源等,走廊建设为巴基斯坦带来200多万个就业岗位,提升了和方便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同时中国的能源进口也多了一条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