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刚认为,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在应对市场方面,较国企更具有优势。
“民营企业有狼一样的嗅觉,会抓住市场机会。”牟刚说,尽管我们出口的主要对象是中低端市场,但市场潜力巨大。据专家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总容量可以达到5000万台,其中国内4000万台,出口1000万台,这是广阔的“青纱帐、甘蔗林”。
牟刚在发言中指出,从力帆的经验看,虽然国外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认知经历了“不知”到“不信”,但如今,他们看到、用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他们突然感到不解。表面上看是惊奇、惊诧、惊讶,实际上却是不服。事实上,我们有底气和信心,我们的汽车完全可以与伊朗、印度、俄罗斯的汽车一较高下,甚至已经赶上韩系车的水准。
牟刚的这一观点与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王仲伟不谋而合。
牟刚同时指出,企业“走出去”一定要坚持“贸易—直销—投资—深耕”四个阶段,即“探路—驻军—移民—安居”。用王主任的话说,就是“走出去,走进去,走下去”。
“走出去靠产品、技术、资金,走进去靠品牌本地化,走下去靠金融、体系和文化。”牟刚说,下一步,力帆将带上中国模式和创新成果“走出去”,比如智能网联、AI、共享经济等。
但他同时提醒企业,在“走出去,引进来”过程中,需要规避汇率风险,建立“红绿灯”防范机制。
海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牟刚看来,中国制造在海外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在海外市场,一直存在Made in China焦虑,担心中国制造“低质、低价、低服务”。而事实上,力帆认为质量是根、服务是本,“优质高服”才会是好品牌,才会推动Made in China的形象提升。力帆把质量作为供给侧改革来对待,把服务作为“走出去”的重大战术安排。事实上,我们在很多国家都是靠服务赚钱的。
其次,对汽车企业而言,产业链太长,资金需求量大。特别是对“走出去”的民营企业来说,由于没有很好的融资渠道,资金的压力反而更大。
“汇率也是一大风险,”牟刚表示,“国外汇率严重不稳,一天一个样,我们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通过大量进口来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